Go to contents

[社论]没有经济发展的“福利天国”是欧洲抱有的幻想

[社论]没有经济发展的“福利天国”是欧洲抱有的幻想

Posted May. 26, 2010 03:20   

한국어

二战后在社会民主主义理念的旗帜下开展的“从摇篮到坟墓”这一欧洲福利模式在财政危机面前甘拜下风。从希腊开始的财政危机蔓延到西班牙后,惊慌失措的欧洲各国正急忙通过紧缩工资、调整退休年龄、延长工作时间、缩减健康保险及退休金等修改福利待遇。虽然会有工会的强烈反抗等困难重重,但欧洲各国公认的是,目前的福利系统没有持续可能性。

欧洲面临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是高龄化。据欧盟执行委员会透露,在欧洲,65岁以上人口比率将于2050年增加两倍左右。据统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7名经济活动人开口抚养了一位老人,不过到2050年,将由1.3名经济活动人口抚养一位老人。2005年,EU的公共福利支出占国内总生产值(GDP)的21%,超出美国(15.9%)的水平。人口高龄化再加上出生率与劳动生产性的同时下降,企业都把公司转移到了亚洲,而这一现象导致了提高失业率、降低经济活力的恶循环。战后,欧洲之所以能发展社会福利,是因为在冷战体系下,由于NATO与美国核雨伞,国防费负担明显减少,而且欧洲式计划经济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欧洲各国把高额的税金全部投入到福利体系上。不过,1973年石油危机后,就算税金支出超过了税金收入,欧洲各国在没有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始终坚持“福利天国”。国民把提前退休、丰厚的失业金、无偿医疗视为理所当然的事,而且也没计较“由谁支付这些钱”。

近期接任的英国保守党与自由民主党联立政府为解除财政赤字,公布了缩减60亿英镑(10兆5000亿韩元)预算的计划。正计划停止公务员的新招聘,从而减少30万~70万个公共部门工作岗位。在欧洲财政状况最乐观的德国也开始修改福利政策。据悉,将于明年开始每年节约100亿欧元(15兆韩元)预算,与此同时还缩减税金减免、地方拨款、福利费。

世界银行行长佐立克(Robert Zoellick)就欧洲危机的解决方案表示,只有“经济发展”才能解决欧洲危机。而且,希腊、葡萄牙、西班牙也为了克服财政危机,提高劳动市场的弹性、加强竞争力与发展。被称为理想型的欧洲社会福利模式在财政危机面前也只不过是“沙城”,而且欧洲事态证实了没有经济发展的福利只是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