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国内银行界面临外籍银行的严重侵蚀

Posted December. 22, 2004 22:49   

한국어

“弄不好有可能将国内市场全部让给外籍银行。10年后韩国金融会变成什么样子,真是让人担忧。”(HANA银行行长金胜猷)

“韩国证券公司获取交易中介手续费几乎是唯一的收入源。用这样的‘19世纪’营业方式不知道还能支撑多久……”(外籍金融公司代表)

这是说,如果仍然回避脱胎换骨式的结构调整,而仍然坚持老一套营业方式,只能把市场的主导权拱手让给以先进的金融管理方式武装的外籍金融公司。金融如果不能照常发挥作用,韩国经济的增长动力会随之被削弱。

▽换汤不换药的银行大型化:从指标上来看,银行似乎是在结构调整上获得了成功。1997年末曾达到33家的银行数到了今年6月末减少到了19家,6年来足足有14家(42.4%)退出了历史舞台。银行职员也在同期从11.3994万名减少到了8.9511万名。乍看之下,是通过银行间的合并和结构调整在“大型化”上获得了成功。

但是银行专家批评道:“在产品开发和风险管理方面,根本看不到这样的改善征兆。”

国内银行由于贷款依存度高,且利息收益占据很大比重,因此是对经济变化或利息率变动等外部环境变化较为敏感。

金融研究院的研究委员韩相一指出:“国民银行、WOORI银行等国内主要银行在合并后,销售管理费反而增长,在费用节减方面没有出现预期的效果。”

▽第2金融圈更是个问题:证券事实上是结构调整的安全地带。证券公司数量从1997年末的36家到今年6月末的42家,反而有所增长。职员数也增加了4%左右。

但是依靠股票中介手续费收入的单一营业模式,创出收益变得更加艰难。随着竞争越见激烈,委托交易手续费率从1999年的平均0.33%下降到了去年年末的0.17%,下降了接近一半。

收购合并(M&A)、股票上市、公司债券发行等收效性较好的企业金融(IB)领域全都被外籍证券公司抢占。

保险公司从1997年末的45家减少到了今年6月末的36家。生命保险公司的情况则是,有12家公司退出市场。但是保险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再加上外国籍保险公司的进军,实施银行保险制度,使追加性的结构调整压力日益增大。

▽外籍金融公司是否能持续波状攻势:各金融领域中,外国籍金融公司的波浪式攻势正在逐渐加剧。

在8个上市银行中,第一银行(美国新侨投资)、外换银行(龙星基金)、韩美银行(花期银行)的经营权都交到外国资本手中,国民、新韩金融控股、HANA银行等国内招牌银行的外国人股权也达到了60∼70%。

在保险界,美国籍Metlife和AIG,荷兰籍ING正在积极加强攻势。在信托界,世界最大的资产运用集团保诚公司和富达基金公司对达到180万亿韩元的资产运用市场表现出了虎视眈眈的态势。

▽应对方案:“是以大型化优先呢,还是风险管理能力等内部实力优先呢。”

对于挽救被逼到悬崖边上的金融产业的方法,国内外金融专家给出的处方多少有所出入。

金融研究院的选任研究委员池东炫强调道:“银行产业也一样,和大型化相比就像制造业一样谁先推出不辜负顾客需求的优质产品和服务,谁就能掌握主导权,这直接关系到能否生存的问题。”

而波士顿咨询集团的副总经理李秉南表示:“对于数十个的证券公司林立的结构而言,落实健全的投资文化和证券业发展是很难让人有所期待的。”并指出:“在制造业中,一边追求大型化,一边说金融业与其他行业不同的说法是前后矛盾的。”

ABM AMRO的韩国总代理尹敬熙表示:“国内金融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因此应该通过扩大规模并进军海外市场寻求出路。”



kwoon90@donga.com legman@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