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擴散至美國到處的“敲打中國”,復雜的全球外交方程式

擴散至美國到處的“敲打中國”,復雜的全球外交方程式

Posted December. 16, 2019 07:40   

Updated December. 16, 2019 07:40

한국어

  在華盛頓壹家中堅律師事務所工作的P律師,最近中國委托人大幅增加。具體情況是,在美國的中國科學家受到美國政府的監視,並因不可捉摸的原因活動受到限制。他負責提供法律應對,就此表示:“美國情報人員幾乎是壹對壹地對中國科學家進行密切監視”,“美中關系惡化,業務就越來越多,真好。”

 “不會連民間領域的學者都如此嚴密地管理吧……”記者雖然很好奇,但看到P律師表情嚴肅,看來這句話沒有錯。從華為的事例中可以看出,特朗普政府想要牽制中國的技術霸權,已經出現了全方位擴散的趨勢。不可否認,美國的“敲打中國(China bashing)”是華盛頓外交安全領域的壹個明顯趨勢。

 事實上,將中國視為“敵對國家”的白宮和國務院高層官員的發言強度正在逐漸加強。最近,關於香港示威,指責中國人權狀況的內容越來越多。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上個月在德國柏林墻30周年紀念儀式上發表演講時甚至批評中國說:“中國共產黨在壓迫國民。”雖然他采取的是在繼前東德之後連帶指責中國存在的共產主義問題的方式,但看起來與題為《1989年的教訓:自由和我們的未來》的演講宗旨沒有多大關聯性。

 今年迎來70周年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本月初在首腦會議聲明中針對中國也不同尋常。中國攻略非洲、網絡活動、增強軍事能力等,雖然對於歐洲也可能成為新的挑戰,但把地球對面的中國當作目標說事,多少有些莫名其妙。浮現在人們眼前的是北約大腕成員國美國的身影。讓人覺得美國出口了其攻擊性的對華戰略。

 加大對中國研究力度的智庫也越來越多。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在不同領域專門成立了4個研究中國的小組。僅本月以來,就先後舉行了“中國的崛起和全球秩序”“中國的人權問題和美國的應對”“中國的政治、宗教人權問題”等以中國為主題的研討會。到現場壹看,幾乎沒有中國人,倒是當地學界及媒體人士和香港、臺灣、韓國等外國記者非常熱鬧。中國人似乎因為牽制氛圍太強,很難露面。

 隨著美國12日與中國達成第壹階段貿易協議,美中之間的緊張氣氛似乎有所緩和。但是,雙方還有第二階段談判,涉及知識產權等更加棘手的內容。這只是暫時的凍結,很難找到期待美中關系會好轉的氛圍。

 中國很久以前就不是美國外交安保政策的變數而是常數。在這種沖突中,北京的抗議更加強烈,由此引發的東北亞局勢更加動蕩。如果明年包括預告“新道路”的朝鮮問題在內,美中之間需要解決的外交函數也將變得更加復雜。現在,不僅是中國本身,對美國對華政策和戰略也要進行更多的分析和研究。


華盛頓=常駐記者 李正恩 lightee@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