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大學搞活曼徹斯特

Posted June. 26, 2019 08:11   

Updated June. 26, 2019 08:11

한국어

英國曼徹斯特中央車站皮卡迪利(Piccadilly)車站。曼徹斯特附近有很多工業城市,比如謝菲爾德、伯明翰、利茲等,途經皮卡迪利站向其他地方移動的人總是很多。從皮卡迪利站出來後,就能看到曾被用作消防局、警察局、急救中心的原倫敦街消防局大樓。從該建築物的旁邊向南走沿著倫敦街方向走,就會看到曼徹斯特大學北部校區。大學校園裏,圖書館、宿舍、研究室、教室等琳瑯滿目。這裏還能看到1902年竣工的法國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的薩克維爾街大樓(Sackville Street Building)。

曼徹斯特大學正在推進在北校區10.5218萬平方米土地上建設研究、商業、居住等綜合設施的大型房地產項目“ID曼徹斯特”。以10年後竣工為目標,總共將投入15億英鎊(約2.2073萬億韓元),預計將產生6000個工作崗位。具體方式為曼徹斯特大學吸引投資者共同創立合資企業,並將該地皮借給相關法人250年。地方自治團體也會給予支持。大學相關人士向媒體透露:“今年3月,我去看了在法國戛納舉行的世界最大的房地產博覽會‘MIPIM’,巨大的全球主權財富基金、養老基金等對‘ID曼徹斯特’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讓我大吃一驚。”

英國大學大部分都是得到政府、地方自治團體等財政支援的國立、公立學校。大學對沒有什麽可遺憾的地方社會沒有多大興趣。但是隨著政府支援金的減少,不得不尋找對策。曼徹斯特在19世紀得益於豐富的水能資源被稱為“棉天鵝絨(Cottonopolis)”,是棉紡織產業十分繁榮的城市。棉紡織產業迎來衰退期,1920年以後人口減少,此後也因為經濟停滯等原因,不斷經歷困難。與工業城市相比,“曼徹斯特”這座城市的名字現在作為職業足球俱樂部“曼徹斯特聯隊”的所在地更為人們所熟知。

曼徹斯特大學認為,教育也是創造工作崗位,創造財富的產業。大學召集投資者在閑置土地上建設學生和企業入住的設施,進行創業所需的研究。曼徹斯特大學曾與勞斯萊斯、BBC、西門子、高露潔、聯合利華、葛蘭素史克等知名企業一起推進過事業。媒體企業“TalkTalk”正在推進將總部從倫敦遷至曼徹斯特的方案。公司已經在曼徹斯特開設了辦公室,在倫敦只留下二三十個事業部門,超過500個事業部門將搬到曼徹斯特。TalkTalk希望節約成本,實現協同增效作用。

事實上,大學與地方政府、企業等合力推動城市復蘇的模式在以前也有過。斯坦福大學的亨利•艾茨科維茨教授以1990年代美國波士頓的麻省理工學院(MIT)等為例,制定了“三螺旋創新模式(Triple helix modeel of innovation)”。也就是說,大學和企業、地方自治團體等相互協調,就能帶動經濟增長。MIT經營研究生院進駐的波士頓肯德爾廣場一帶,大學起到了經濟增長引擎的作用。過去,肯德爾廣場是設有釀酒廠、發電站、肥皂工廠等的產業設施,但隨著大學、研究所、商業設施、住宅等的建立,曾經失去活力的市中心重新找回了生機。

人和地、財、權聚在一起,經濟必然增長。在老城區,通常人口減少,增長動力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大學可以起到發火點的作用。曼徹斯特大學靈活利用校園用地,除去部分歷史性建築,正在推進全面開發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同時,積極吸引民間投資客。由於這些努力和附近城市中心的重新開發,曼徹斯特的人口從2000年代中期開始反彈。如果進行“ID曼徹斯特”等市中心重新開放項目,城市人口將增長三分之一左右。如果傳統產業衰退,人口減少,地區經濟就會陷入困境。陷入生存危機的地方大學不斷增加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地方消亡的時代”,大學、地方政府、地方企業如何利用閑置土地吸引投資者,共同推進項目建設? 三者聚合在一起,就擴大三倍。


李維鍾 pen@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