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氣候異變產生的傑作

Posted February. 01, 2020 08:05   

Updated February. 03, 2020 08:05

한국어

  19世紀英國的文學作品經常營造出陰天的陰郁氣氛。羅伯特·史蒂文森的《傑克博士與海德》、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拜倫的《黑暗》等都是在陰雨天氣持續的黑暗氛圍中創作出來的。在這壹時期的風格、“哥特風”小說中,暴風雨或陰冷的天氣成為重要的文學因素。有批評家評論說,艾米莉·勃朗特的《暴風山莊》是壹部充滿激烈、多種天氣現象和激動情緒的小說。

 19世紀,氣候異變繁多。雖然像1815年的塔姆博拉火山爆發壹樣,有壹部分原因也源於大自然,但大體上是由產業革命造成的煤煙引起的。19世紀中葉以後,由於工廠煙囪冒煙,天氣急劇惡化。禁止廢氣排放的規定在1853年首次在英國出現,到了1850年代,工業發展造成的汙染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

 1851年,首屆萬國博覽會在倫敦舉行。在用鋼架和玻璃建造的巨大的水晶宮裏,展示著工業革命的輝煌成就——工業產品,但其背後卻是飽受公害的倫敦市民的痛苦。《橄欖枝》的作者查爾斯·狄更斯通過壹部名為《荒廢的家》的小說,揭露了被工業革命成果掩蓋的貧民窟令人窒息的環境與悲慘。倫敦萬國博覽會的主題是“進步”,這源於人們對人類無限能力和進步的信心。但是,意味著人類對自然的支配的“進步”最終表現為對自然的無情破壞。

 由於籠罩英國天空的煤煙導致天氣變化,1870年代的每個夏天,由於降雨不正常,收獲的農產品都腐爛,並出現傳染病。現代統計資料顯示,英國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濃度在1880年代達到頂峰。1884年,65歲的約翰·羅斯金在《19世紀的風暴雲》壹書中,對比了青年時期天氣明顯變差的天氣。他感嘆道:“那時的天氣陰冷得連三個月都看不到太陽了”,而對於他上大學的1840年前後,他說“世界上沒有不好的天氣。只是會有不同的天氣。” 作為文學批評家,他從古希臘的荷馬到當時的拜倫,仔細比較研究了藝術作品和文學作品,發現與當時壹樣陰冷的天氣是以前沒有過的。羅斯金最終留下了壹個不祥的預言:人與自然之間的神聖契約將會面臨悲慘的毀滅。

 倫敦萬國博覽會後170年的今天,我國仍然同時經受著氣候變化的威脅和可吸入顆粒物的折磨。希望受汙染的大氣和壞天氣影響,驚悚小說不會成為這個時代的代表性文學題材。但願羅斯金的不祥預言留下的只是默示文學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