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哀悼的顏色

Posted October. 09, 2019 07:41   

Updated October. 09, 2019 07:41

한국어

  雖然每個人都是這樣,但有些藝術家們對傷口特別敏感。《白》的作者韓江也屬於這樣的藝術家。

《白》所形象化的傷口,嚴格來說不是作家本人的。這和出生兩個小時後就死亡的姐姐有關,所以應該說傷痛是母親的。那件事發生的時候,作家根本還沒有在世。之所以成為作家的傷痛,是從母親的故事落在心上開始的。壹再聽媽媽說,她獨自生下孩子,眼睛盯著孩子的黑眼睛,反復念叨著“求妳不要死”這句話,媽媽的傷口和痛苦成了作家自己的。母親稱孩子是“像月亮壹樣白臉的女孩”。她的作品題目《白》,借用了母親形容死女兒臉色的形容詞。與“白色”的顏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傷口和哀悼的顏色。

 這是她在波蘭華沙逗留時發生的事情。她讀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真實故事。這是壹名被比利時家庭領養的猶太人男子的故事。那個人身上發生了奇怪的事情。他隨時都能聽到聽不懂的孩子的聲音。在他18歲時,得知自己有壹個哥哥6歲時在華沙猶太人居住區裏去世. 於是,他開始學習波蘭語。後來才知道,原來那是在被納粹逮捕之前,從驚恐的哥哥嘴裏說出的話。聲音的主人公是哥哥。

 作家讀了這個故事後,想起了姐姐,說她是“像月亮壹樣白臉的女孩”。出生兩個小時後就死了的姐姐,是否也像比利時男人的哥哥壹樣成為靈魂,前來尋找妹妹——自己?如果姐姐來找她,出生兩個小時就死了,沒有時間學習語言,話也不會說,會以什麽形式來找呢?很好奇。我想傾聽靈魂,借出聲音。其結果就是《白》。這是證明哀悼的本質和倫理是什麽的韓江式的哀悼吧。


金成景記者 tjdrud0306@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