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大學畢業生失業者達60萬,只有提高勞動彈性和穩定性才能創造青年工作崗位

大學畢業生失業者達60萬,只有提高勞動彈性和穩定性才能創造青年工作崗位

Posted May. 20, 2019 07:45   

Updated May. 20, 2019 07:45

한국어

今年4月,大學畢業生失業人數達到60.3萬人,刷新了兩年來的最高紀錄。比去年增加了近3萬人,這是自1999年開始進行相關統計以來的最高值。特別是以第壹季度(1月-3月)為基準,51萬名大學畢業生失業者中15歲-29歲的青年層達到了22.4萬名,占44%。也就是說,青年層承擔的工作崗位不足的痛苦最多。

 統計廳解釋說,今年參加公務員考試學習的“公考壹族”增加了近18萬人,而且由於考試集中在4月份,所以4月份失業人數有所增加。準備就業者既不是就業也不是失業,屬於非經濟活動人口,但只要提交考試誌願書,就被列為失業者。昨天,青瓦臺就業首席秘書官鄭泰浩(音譯)表示:“去年就業者增加人數約為9.7萬人,但今年每月增加17萬-26萬人”,“雖然就業情況困難,但比去年有所改善。”也就是說,新產業開發和政府營造第二風險投資熱潮等政策正在顯示出成果。今年以來,就業者人數的增加和雇傭率等雇傭指標雖然比去年有所好轉,但增加的就業者中相當壹部分是通過稅金創造的暫時性工作崗位。青年感受失業率超過25%,在現場感受到的痛苦更大。

 只有創業和企業活動更加活躍,才能增加好的工作崗位,不正常的公務員考試熱潮也會減弱。政府不能因為年輕人不能就業,就把政府援助集中在青年創業方面。創業成功率是中老年更高,因此他們創業後,不能有年齡歧視,而應給予創業支持,以便雇用青年。政府壹強調青年創業,所有部門就都進行沒有效果的重復工作,這才是問題。

 政府應加大力度改革勞動市場。歐洲許多國家的就業率壹直受慢性失業的困擾,而這些國家就業率的提高,主要得益於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和穩定性。德國、瑞典、丹麥、荷蘭等國家通過社會安全網保護失業者,同時拓寬了期限制、派遣制的許可範圍,提高了勞動者的生計穩定性和企業雇用靈活性。今後,新技術、新產業將如潮水般湧入,任何職業都不會有安全地帶。只有增加雇用保險等社會安全網,提高勞動市場的靈活性,企業和產業才能生存,勞動者才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