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電視劇熱播後出現“爛片”的原因

Posted June. 08, 2019 07:34   

Updated June. 08, 2019 07:34

한국어

  “要小心大紅大紫的導演們的後續作品。弄不好,可能會大打折扣。”從事電視和電視劇投資多年的壹名業界有關人士對筆者說。不久前與他進行的對話中,唯獨這壹部分留在了腦海裏。弄不好導演本人的想法會有所不同,所以不會透露具體的作品和導演的名字。但是,此時此刻,曾經,甚至去年還紅得發紫的導演們的失敗之談還在延續。不僅是導演。作家也是如此。

 有花開,必有花落。成功之後有失敗,或許這本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如果再仔細其中的原因,也可以得到意外的教訓。因為如果推翻失敗的原因,將成為成功的秘訣。

 大眾藝術在成功後失敗案例出現的最大原因,是自己什麽事都可以做的過於自信,即產生了壹種“(全能感)”。嚴重的話就會目中無人。心理學家們解釋說:“如果因為成功而產生權力,共鳴能力就會下降。"

 在大眾藝術中,正如文字所示,大眾的共鳴是成功的基本要素。“如果我這樣做,公眾會怎麽接受”,必須繼續思考和創造。共鳴能力下降的人能讀懂大眾的心嗎?自然,通往失敗的道路豁然開朗。

 再加上陶醉於成功,無視工作人員或胡亂對待,結果顯而易見。電影和電視劇是集體創作的作品。在制作過程中出現雜音的作品,幾乎沒有能夠得到不錯評價的。

 據精神健康醫學專家崔明基介紹,人類傾聽別人的故事有兩個動因。就是同情心(共鳴能力)和恐懼。具有同情心或共鳴能力的人,即使掌握權力,也繼續傾聽他人的話。相反,因恐懼而傾聽別人意見的人們,壹旦擁有力量就會立即改變面孔。他們最終陷入自以為是的境地,開始挖掘自己的墳墓。

 有些人對小小的成功感到滿意和滿足。以為那是全部。這種態度會帶來用過去的光榮和知識活到現在的態度。以“我早年啊”的方式炫耀自己的人,現在的年輕人稱其為“傻子”。

 現在影視界經常可以看到過去紅極壹時的PD和作家們的作品找不到“插播頻道”而不知所措的樣子。抱著興許的想法看了第1集的視頻,就會發現這就是20年至30年前的那種風格。只是可惜。

 要想避免這種成功的陷阱,該怎麽辦?解決之策與原因壹樣明顯。善於聽得進別人的話。也就是說,必須保客觀性乃至頭腦清醒。

  撰寫《肖申克的救贖》的斯蒂芬·金是世界最暢銷作品的作家之壹。他的書足足賣出了3.5億本。金因白手起家而出名的人物。他兩歲的時候,父親以“出去買包香煙”為由,拋下家庭離開,他在貧窮中長大。大學畢業後,由於找不到工作,自己只能在洗衣廠工作,妻子則在甜甜圈店工作。金之所以沒有掉進成功的陷阱,是因為他不斷地聽取他人的意見,客觀地進行著“質量管理”。初稿完成後,他經常發給4至8位朋友征求意見。

 在元明更叠之際成書的《郁離子》中寫道:“小人不知禍福相依,藏在其中。這是因為認為總會好運。失意源於得意。”陶醉於小成功,或沈醉於自大的味道,是不會成大事的。


李恩澤 nab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