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22%诺贝尔奖被犹太人包揽的原因

Posted January. 21, 2020 07:26   

Updated January. 21, 2020 07:26

한국어

  去年10月诺贝尔奖宣布季节,美国权威经济杂志《福布斯》刊登了一篇有趣的专栏。说的是美国是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而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移民的比例非常高。统计显示,自1901年诺贝尔奖诞生以来,化学、医学、物理领域的40%被美国包揽,其中35%是移民出身。去年经济学奖的3名获奖者中有2名是移民(来自法国和印度),化学奖和物理学奖获奖者也来自英国和加拿大。

 专栏的意图是批判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移民限制政策。专栏特别强调了作为移民获得诺贝尔奖的105名中,80%左右是在1960年代初美国放宽移民制度后获得的。专栏其实是在指出,特朗普限制移民将削弱美国的竞争力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

 虽然对移民具有竞争力的原因很好奇,但专栏中却没有提到这一点。但是最近通过熟人得到了适当的答案。这位熟人与世界级犹太人学者关系亲密,他向犹太人朋友询问了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对方回答说,“最大的原因好象是,长时间接触多种文化,导致创意性发达”。实际上,犹太人数千年来没有国家,到处漂泊。也就是说,要想在陌生的国家生存下去,必须学习该国的语言和文化,而在接纳新文化的过程中培养了创造力。从占世界人口0.2%的犹太人获得诺贝尔奖的22%左右来看,这种解释是有道理的。

 文化接轨演变为“大成功”的例子很多。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咖啡品牌星巴克还是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小连锁店,但由霍华德·舒尔茨负责经营,10年后横扫美国。经营学者们解释说,在只有“外带”文化的美国提供像坐着喝咖啡的韩式茶座一样的空间是成功的原因。1990年代后期进军韩国的星巴克的成功要素则是引进“外带”这一“西方文化”。不久前,在纽约曼哈顿,用不熟练的筷子吃日本料理寿司的西方人被认为是全球商人的象征。但最近,身穿道服“冥想”成了新趋势。这似乎在模仿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但这也证明对文化的新探索在不断延续。

 接受不同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该从小培养全球化的感觉。例如,在学习东西南北方位时,就要拿着世界地图,以“美国在英国的哪一方、日本在中国的哪一方、越南在泰国的哪一方”的方式,把世界地理写进脑海中。

 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们表示,“把目光转向海外,会有更多的商机。”也就是说,如果找到韩国没有的东西把它引进韩国,或者用国外没有的韩国固有的东西在外国做生意,那么成功概率就会提高。正因如此,中国明朝时期书法家董其昌说过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会是至今仍然有效的教育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