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今年关门34天的“李国钟外伤中心”

Posted December. 06, 2019 07:39   

Updated December. 06, 2019 07:53

한국어

  京畿道水原市亚洲大学医院区域外伤中心值班室的电话铃声响了足足5分钟。手拿听筒的护士重复了多次的回答。“对不起,现在没有空床,不能再接收病人了。”非为别的,为治疗重症外伤患者而准备的100张病床上住满了患者,再也没有空位,所以只好向消防厅通报“不要再送患者过来”的“分流”信息。这是具备国内最大规模和人力的区域外伤中心在11月27日下午3时左右的情景。

 由外伤外科教授李国钟率领的亚洲大学医院区域外伤中心是覆盖京畿道果川市、城南市、富川市等21个市郡的京畿道南部地区最终负责重症外伤患者的医疗机构。当附近的急诊室全部没有人力、没有设备而将病人转送此地时,区域创伤中心就成了守护病人“黄金时间”的最后堡垒。

 但是,亚洲大学医院区域外伤中心从今年年初到11月30日,共打出57次“分流”通告,没有接收患者。把“分流”的全部时间加在一起,多达34天2小时57分。也就是说,负责京畿南部区域970万人口的区域外伤中心要关闭一个多月。2017年只有11次的“分流”通报次数去年增加到53次后,中心内部出现了“现在连我们中心都不好意思叫区域外伤中心了”的说法,但一年后情况进一步恶化。

 这是因为“病床周转使用”已经到了极限。以前,如果区域外伤中心病床不足,就借其他诊疗科目的病床接收患者。但从去年开始,其他诊疗科目也出现病房不足现象,医院方面对此予以阻止。再加上医院内部进入部分改造工程,病床更加紧缺。中心的一名相关人士感慨地说:“医院方面在2013年向保健福祉部提出申办区域外伤中心的事业计划书时,当时(保健福祉部)还明确写下承诺,‘将不惜提供设施和人力支援’呢!”

 这就是恶性循环。未能进入区域创伤中心的重症外伤患者,将首先住进其他小规模的急诊室。几十个小时后一旦区域中心出现空位,尽管为时略晚,患者会来重症外伤接受专门治疗。由于初期没有正常得应有的诊疗,预后很差。这些患者需要住在区域外伤中心更长时间,以便恢复。

 亚洲大学医院区域外伤中心还算是全国14个区域外伤中心中病床最多的一家。至于其他地方的情况,福利部连实际情况都没有掌握。今年2月,因为中央急救医疗中心负责人尹汉德的过劳死,人们对急救医疗的关心度提高,政府成立了各种协议机制,承诺对策和支援。尹汉德如果看到现在的情形,将会无语以对。


赵健熙记者 becom@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