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宠儿的亡灵

Posted August. 14, 2019 08:21   

Updated August. 14, 2019 08:21

한국어

痛苦的历史只有记住并哀悼才能治愈。上周去世的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这样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特别想记住并哀悼那些“没有人知道名字,没有人会想起,也没有出现在传说中,没有关于他们的歌、舞蹈和故事”的黑人。他生前成为经典的长篇小说《Beloved(宠儿)》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故事的中心是可怕的杀人事件。有位母亲杀死了两岁的女儿。这是白人奴隶主试图抓住她们时发生的事情。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牛一样被出卖,遭受性剥削等各种剥削。为躲避白人主人逃到空房进行反抗,在混乱中杀死女儿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死去的孩子名叫宠儿。她想杀掉另外三个孩子,但没有成功。

作者将这一可怕而又离奇的故事转换成黑人的伤痛和痛苦,种族不义的记忆和哀悼的故事。宠儿死了,却成了鬼,住在母亲的家里。 这虽然是幻想和现实共存的魔幻现实小说中才有的故事,但母亲不承认女儿的死亡,女儿怎么能死呢?如果没有身体,难道不应该有代替身体的鬼魂吗?这就是母亲的心理现实,即心理创伤。母亲就这样生活了18年。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语言所具备的治愈功能在起作用,不知从何时起,她开始把自己的伤口告诉别人,逐渐承认女儿已经死亡的事实。就这样过了18年之后,她第一次真正地哭了。终于哭了。哭泣意味着对宠儿的去世感到悲伤和哀悼。女儿的鬼魂就在这个时候离开。

这就是莫里森提出的治愈之道。不管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伤痛不要放置不管,无论如何都要转移到记忆空间,说话,为之悲伤并哀悼才能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