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国宝第11号益山弥勒寺址石塔结束20年的修缮工程

国宝第11号益山弥勒寺址石塔结束20年的修缮工程

Posted May. 01, 2019 07:59   

Updated May. 01, 2019 07:59

한국어

现存的韩国最古老的、最大的石塔—全北益山市弥勒寺址石塔(国宝第11号)终于结束了20年的修缮工程。

文化遗产厅国立文化遗产研究所和全罗北道、益山市一起于30日在弥勒寺址举行了石塔修缮整顿竣工仪式。这也正式宣告了20年的漫长解体•修理过程全部结束。 文化遗产厅厅长郑在淑表示:“在维修弥勒寺址石塔的20年间并不着急或赶工。通过修缮和整顿石塔,韩国石造文化遗产的保护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世界水平。”

新修缮的弥勒寺址石塔由1627个部材(塔的材料)搭构而成。该塔高14.5米、宽12.5米,重约1830吨。薯童谣的主人公百济武王(在位600~641年)时建造的弥勒寺址石塔像木塔一样堆砌石材,展现出独特的造型美。该石塔位于由三塔三金堂(供奉佛祖的建筑)的伽蓝布置形成的弥勒寺西侧,2009年拆除过程中还发现了告知寺庙建立时间是639年的舍利奉迎记。

原本估计为9层的石塔随着时间的流逝只剩下6层,西侧部分坍塌。日本于1915年用混凝土对其进行紧急维修,此后石塔与混凝土粘在一起约80年时间。从西侧看,石塔看起来像是混凝土块,但1999年文化遗产委员会根据“结构不稳定”的安全诊断结果,决定拆除和修理后,石塔投入了大施工作业。

作为国内单一文化遗产,弥勒寺址石塔维修时间最长,长达20年,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有关石塔统计的学术发表有18篇,研究论文14篇、学位论文5篇、册子9本。与复原相关的专利登记也达到了5件。参与维修的人数为12万人。值得一提的是,以此次修缮工程为契机还确立了文物修复的新标准,即坚持用推论修复,用科学的方法加固受损的构件,最大限度地再次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现代技术的应用。


柳原模 onemore@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