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朝美“外交之死”

Posted March. 15, 2019 07:33   

Updated March. 15, 2019 07:33

한국어

  “不会接受渐进式的无核化。需要彻底的解决方案(total solution)。在就所有一切达成协议之前,不会就任何事情达成协议。朝鲜应该承诺,不仅将消除核武器、导弹,还要消除包括生化武器在内的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对于美国对朝政策特别代表史蒂芬·比根三天前在华盛顿举行的座谈会的上述发言,美国媒体和专家们评价称,这是对朝政策“路线的明显改变”。随着超级强硬派、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约翰·博尔顿的发言权增大,1月底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中提出“同时、并行处理”的谈判派比根也摆脱了之前的柔和姿态,突然转变成强硬路线。

 这种变化并不仅仅局限于比根。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也加入其中。他声称直接从金正恩那里听到了至少6次无核化承诺,“说起来容易,只有行动才有价值”。正如比根所说,美国似乎想展示“美国政府的完全统一立场”。

 对于这种强硬的基调,部分媒体表示:“现在谈判已经完结(doomed)。”保守倾向的专家们也表示:“最高纲领主义(maximalism)就是外交的死亡”,“这是向金正恩提出的完全投降(total surrender)要求”。按照他们的说法,虽然现在断定谈判已经终结还为时尚早,但朝美对话的僵局看来将不得不持续一段时间。

 事实上,仔细观察比根的两次公开发言,不难发现,在河内会谈前后,讲话内容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只是强调点不同而已。他提出的“同时、并行处理”并不等同于朝鲜坚持的“分阶段、同时行动”。他虽然暗示了放宽制裁的可能性,但同时表示“失败也可能是一种选择”。但是,灵活的处理方法显然已经销声匿迹。

 在华盛顿座谈会上,比根似乎甚至失去了表达的自由。就像是在读心不甘情不愿的悔过书一样。一名参加座谈会的人士表示:“感觉像是在看朝鲜式的自我批评。”就这样,美国的谈判派成了河内会谈决裂的第一个替罪羊,他们的立足之地也变得更为狭窄。朝鲜的对美协磋商阵容能否在残酷的总结过程中存活下来,也是个疑问。

 更大的问题是,“外交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越来越消亡。美国的强硬论抬头,可能与进入自闭模式的朝鲜的态度不无关系。朝鲜只是在向空中的人造卫星发送根本无法理解的无言信息。就连比根也对朝鲜重建东仓里导弹发射场的动向表示“搞不懂”。朝鲜的可疑举动提高了美国的警惕,强硬派的声音越来越大。

 回想起来,去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接受朝美首脑会谈后开始的朝美对话,一年来并非一帆风顺。第一轮新加坡会谈在经历了取消事态之后才艰难举行,此后双方也分别取消了一次高级别访问,可谓曲折不断。虽然就这样一直延续到河内,但两位领导人没有面红耳赤而分手,还是值得庆幸的。

 目前,朝美之间对话渠道已经中断,只是发出相互交错的信号。虽然目前双方说话还比较谨慎,但照此下去,说不定哪方会发出“外交死亡”的讣告。特别是朝鲜,可能还需要一些深思熟虑的时间。但是,如果不是打算关闭外交之门,就不应该做出引起误会和不信任的行动。无论在哪一种关系上,关系变得亲密需要时间,但疏远和分手,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李哲熙记者 klimt@donga.com